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西北角,方圆374平方公里,境内奇山秀水,民风淳朴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古镇,早在三国时就已建县,有“文化古镇,旅游乡镇”之美称。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境内有以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九龙洞、响水瀑布、鹰山、洛江古榕等自然风光,以一方保障、香桥石刻、武庙等为代表的洛江文化,在区内外享有盛名。中渡古榕众多,是夏季避暑纳凉佳地。
2016年10月,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。
产业特色比较明显。在工业方面,以水泥、炼铁、农机、酿酒、选矿为主的英山水泥厂,中渡炼铁厂,马安农机修造厂,阳阳酒业有限公司,响水铁矿、鹿寨金金矿粉厂、中渡厂石墨村酸菜等初步形成规模,产品畅销区内外。在农业方面,全镇形成以桑蚕、甘蔗、西红柿、沙田柚、沙塘蜜桔、芥菜、莲藕、茨菇、水产、畜牧等产业和一大批龙头产品,是桂中有名的“西红柿之乡”。在旅游方面,香桥岩地质公园,中渡古城,一方保障等一批旅游项目,形成了以生态旅游,文化游,农家乐为重点的发展格局。
这是一块文人辈出的地方,文化名人韦晓萍、潘文经生于斯,长于斯。美丽的自然风光,淳朴的乡土人情,深厚的文化底蕴,构成了中渡一幅完美的画卷。
秦属桂林郡地。汉为始安、潭中二县地。南朝梁陈为梁化郡和象郡地。隋属纯化和象二县地。唐属恭化和洛容二县地。宋、元为古县和洛容二县地。明、清属古田和洛容二县地。民国属中渡县。1949年12月26日解放,为桂林地区百寿县中渡行政办事处,后改为中渡县。1951年属鹿寨县第三区。1958年成立中渡人民公社。1962年改称英山区。1966年复称中渡人民公社。1983年改称中渡区公所。1987年5月设建制镇至今。
(1)古遗址
古民居群始于清代中期,位于中渡镇中心,整个群落一律青砖灰瓦,木质构架,古朴典型,深入其中,随处可领略到随处的古色古香的韵味。分为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条街,设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扇城门,历经沧桑,现仍有很多保存较好的旧商号、客栈遗址,古民居等建筑。中渡武庙、粤东会馆、钟秀杰故居等座落其中,更能较好地反映了古城的历史风貌。
(2)钟秀杰故居:位于中渡南街古民居群落中。钟秀杰(1877--1941),中渡镇南街人。光绪二十三年(1897年)考秀才时,名列榜首;1899年东渡日本考察维新之道,并入日本警政学校学习警务,常与马君武等人接触,讨论救国之策;1905年钟秀杰加入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之中国同盟会,成为中国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;1907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国,参加同盟会广西支部活动,同时在广西巡警道署任职,兼在广西警察学堂及陆军测量学堂执教。民国5年(1916年)讨袁护国时,钟秀杰南下广州大元帅府任职;1921年,钟秀杰担任中渡知事,为革除以往县政积弊,废除苛捐杂税,深得民心。钟秀杰还担任过马平县(今柳江县)及宜山县(今宜州市)县长,庆远区税捐稽征局长等职。
(3)会馆:明末清初,中渡由抚民厅降为县治,县治设在洛江河畔的中间渡口,(相对于旧县渡口和新县渡口而言)。因此地水路交通方便,到此定居谋生的人逐渐增多,江西籍商人和广东籍商人修建江西会馆(已毁)和粤东会馆,作为商人聚集和旅居、停留场所。
(4)中渡抚民厅:清光年间,两广总督岑春煊,广西巡抚张鸣岐联衔奏请设立抚民厅(厅的行政级别介乎州县之间,比县高半级,比州低半级)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光绪皇帝特准设立中渡抚民厅,抚民厅职能侧重于军事,即剿抚相济,任命陈嵩沣为中渡抚民厅同知(正印官,从六品官阶)掌理中渡抚民厅防务,统辖桂防军正、副2营。中渡抚民厅官署设在中渡镇北街82号。老百姓习惯称之为武衙门。民国25年(公元1936年)为国民党中渡县县党部。1951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中渡城剿匪,解放军中渡支队司令部设置于此。
(5)中渡县参议会:成立于民国二十四年(公元1935年),是中渡县民意机构。参议会评论员名额每乡选出1人,商会、教育会、农会、妇女会等地方职业团体组织各选出1人。参议会设议长1人,秘书1人,2—3名办事员。民国三十八年(公元1949年)中渡县参议会撤销。
(6)罗公馆:为清代光绪年间清军管带罗举之于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所建造。其子罗浩忠民国时期曾任浙江省第3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中将保安司令、广西柳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中将保安司令,亦称罗浩忠官邸。
(7)中渡古炮楼:清朝咸丰元年(公元1851年),在广西桂平金田村,天王洪秀全发动了以推翻清政府的“太平天国”农民起义,战争波及到全国10多个省。为保卫城防,清咸丰二年(公元1852年),清当地政府在中渡城制高点西眉山顶修筑炮楼。该炮楼分两层。一层用山石砌成,基础用混合灰砂夯实;二层为青砖木板楼结构,设有瞭望孔、炮孔、枪孔等,
(8)洛容县城古城墙遗址:为洛容县古城的护城墙。城墙由鹰山背(中渡城隍庙)沿山脊到鹰山山头,尚保存石砌城墙100余米,其中完好的约70米。唐、宋时期,万历三年(1575年)正月迁入灵塘(雒容镇)。
(9)中渡武庙:位于中渡古镇上,建于清朝时期,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。庙宇青砖灰瓦,造形和设计充分体现了清代的建筑风格。庙塑有关羽、关平、周仓等神像,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。
(10)中渡城隍庙旧址:旧址位于鹰山背,为洛容古县城的护城庙,约建于宋朝时期,相传在清朝光绪10年,北京城内太和殿失火。中渡城隍前往救火,太和殿上空出现“鹰山城隍”灯笼一对。火灭后,光绪皇帝念其救火有功,遂赐木匾一块挂入中渡城隍庙内,匾上刻有玉玺、龙头。后在民国年间,城隍庙彻底被毁,群众便把城隍塑像移到中渡武庙内。
摩崖石刻
(1)摩崖石刻“一方保障”是记述明朝万历年间,明王朝镇压瑶族起义的文治武功。透过历史的云烟,穿越时光隧道,仿佛看到了瑶族同胞为反抗明王朝的血腥统治,浴血奋战的惨烈情景。
(2)“京观”:此石刻原在中渡西郊山麓,统治者镇压中渡、平山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后,在一块约70吨重的巨石中刻“京观”二字,右刻“平定洛斗下半团叛乱,斩首五百余级”,左刻“万历三年七月书”。下洛斗即现今的平山镇一带。此石七十年代“农业学大寨”时,取石修水利而毁。二00五年,我县文化部门重新修复于旧县村鳌鱼山头。
(3)牛角坳石刻:位于中渡城东8公里的三门隘牛角坳路边,在一块高约1米,宽约0.7米的石头上刻下“全州石匠十名为记太平军好行,囗囗年二十七日闰月”的字样。据考证,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回师广西攻打桂林城不下时,弃城南下,一路经永福翻越大华山路过中渡。从不工整的书法与雕刻上看,为当时官兵或在此打石头的10名全州籍工匠所刻。对军事和历史有重大的研究价值。
此外,中渡还有古欲岩化石遗址,拉敢岩摩崖石刻等多处名胜古迹。
2005年12月,鹿寨县中渡千年古镇旅游区内的大兆村被评为柳州市“十大美丽乡村”。该村下末屯,江洞屯均位于鹿清公路旁,与香桥岩风景区连线,这里山清水秀,环境优雅,民风朴实,社会治安条件好,旅客可以体会到做农家活、吃农家饭、住农家屋的休闲情境。
1、里洪水库观光园:位于中渡镇长盛村,为小一型水库,总库容327万立方米,库区风光旖旎,山峰波澜起伏,翠木丛生,小岛坐落有致,湖面波光粼粼,山环水绕,别有韵味,极具水上观光旅游价值。
2、千亩茶叶观光基地:位于中渡镇长盛村,距里洪水库2公里,与里洪水库连线,处于群山之中,是在全生态、无污染的环境下培育而成的。基地连片面积2000亩,规模较大,视角较广,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。随着茶叶面积的不断扩张,大路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已经成为游客观光、采摘的好去处。
3、十里荷塘观光基地:位于中渡镇马安村,中渡至黄腊公路旁,连片面积120亩。春夏之交,荷塘水面上荷花绽放,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,尤其是当夜色降临时,更甚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的美景,游人可心情自在地观赏荷塘美景。
4、万亩油菜观光基地:中渡人民有着种植油菜的良好习惯,年均种植面积近万亩,连片规模大。进入春季,油菜遍地开花,万亩油菜花飘香,放眼望去,到处是油菜花的世界,金色的海洋。
2020年7月29日,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-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(县城)。
2020年11月20日,入选“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”名单。
驾车路线:全程约30.2公里
起点:鹿寨县
1.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,行驶10米,右转进入龙田路
2.沿龙田路行驶210米,调头进入龙田路
3.沿龙田路行驶600米,右转进入飞鹿大道
4.沿飞鹿大道行驶370米,进入通宝路
5.沿通宝路行驶560米,右转进入建中东路
6.沿建中东路行驶50米,调头进入建中东路
7.沿建中东路行驶770米,右转进入大桥路
8.沿大桥路行驶700米,过鹿寨大桥约250米后,进入X603
9.沿X603行驶25.4公里,稍向左转进入X603
10.沿X603行驶950米,右转
11.行驶160米,到达终点
终点:鹿寨县中渡古镇
境内地处低纬,属南亚热带向中亚带过渡带,受季风环境影响较明显。全年日照时数1531~1672小时,年日照百分率为35%~37.4%。全年太阳辐射总量97.3~103卡每平方厘米,年平均气温20.4℃。1957~2001年平均降雨量1607毫米,雨季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,8月下旬结束,共140天。
旅游区投资:古遗址丰富,古民居群始于清代中期,位于中渡镇中心,整个群落一律青砖灰瓦,木质构架,古朴典型,深入其中,随处可领略到随处的古色古香的韵味。分为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条街,设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扇城门,历经沧桑,现仍有很多保存较好的旧商号、客栈遗址,古民居等建筑。中渡武庙、粤东会馆、钟秀杰故居等座落其中,更能较好地反映了古城的历史风貌。还有农家旅游:里洪水库观光园、千亩茶叶观光基地、十里荷塘观光基地、万亩油菜观光基地。
农牧业头投资:
全镇耕地面积62163亩,其中水田49899亩。粮食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,玉米、甘蔗、花生、黄豆等农作物的种植也具一定规模。1994年,粮食总产量2290万公斤;甘蔗1.25万亩,达到历史的顶峰,成为中渡的一大支柱产业;农业总产值3354.88万元。同时,形成了以甘蔗、桑蚕、水果、蔬菜为主导品种的产业链;青椒、西红柿还成为广西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。2001年,农业总产值12660万元,粮食总产量达2.76万吨;桑园面积4500亩,甘蔗1.1万亩,沙田柚1783亩,秋冬菜3.21万亩,农民人均纯收入1968元。山羊存栏39255只,出栏13374只,建有2个商品羊基地,养羊50只以上的大户达136户,成为鹿寨最大的养羊基地。
企业投资:1983年,马安农机修造厂成立,为镇第一家乡镇企业。1994年,乡镇企业投入80多万元兴办烧结厂、宝石加工厂和6个新的采矿场,当年实现企业总收入13335万元,总产值12181万元,利润415万元。2001年,全镇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564家,拥有固定资产3150万元,形成了矿产开发、食品加工、交通运输、建材化工、农贸开发、针织成衣,机械铸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行业,总收入46012万元,上缴国家税金811万元,实现利润762万元。